用党的二十大精神培根铸魂育人!学院召开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集体备课会

日期:2022.11.18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11月18日,学院组织思政课教师召开“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集体备课会”,学院领导黄志、何启谋、黄贵平、柏雪梅,相关处室负责人和全体思政课教师参加备课会。会议由教务处主要负责人徐昱主持。

与会院领导和教师围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如何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专题设置、课程体系设计、授课思路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就如何向学生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讲进行了专题研究。

学院党委书记黄志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学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全体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高本领,守好主阵地;校领导要以“思政教师”的身份走进课堂,讲好思政课。就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堂,讲好思政课,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加强学习、全面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对报告的原文要原原本本地读、反复地通读,在通读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读,有针对性地读,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贯通学习。二是要构建大思政育人的格局,形成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三育人思政教育格局,提高育人的实效。三是要讲好技工教育的思政故事,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谋划、一体部署,思政课教师要讲好劳模故事,讲好大国工匠的故事,树立学生学习的榜样。

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何启谋就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思政课提出了要求。他指出,要充分认识到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的重要性,这既是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要求,也是思政课与时俱进的需要。一是要打造学院的思政课体系建设,形成一个有目标、有计划、有层次的思政建设体系,形成人人讲思政的良好氛围。二是要注意授课方法和技巧,注意语言的生动性,采用案例式教学,提高思政课授课质量与水平。三是要以问题为导向,教育学生,让思政课活起来、火起来,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四是要依托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构建具有技工教育特点的思政品牌。

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黄贵平就准确理解全面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学习方法提出“三学”:一是要坚持学,要求教师对党的二十大报告要原原本本读原文,做到通学、精学、反复学;二是要系统学,要把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涉及的15部分内容进行系统学习;三是要通俗学,要用通俗的语言、接地气的案例进行讲授,让学生听得进、听得懂,更易理解。他要求全体思政课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跟学生多沟通,了解学生的所需所想,带着一颗热诚的心,给学生以温暖,做好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

学院党委办公室负责人许实霖为参会同志做了《学报告,悟思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专题辅导,他在辅导报告里他就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主要内容、框架结构作为脉络清晰的梳理,为老师们做了相关解读;同时传达学院关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贯彻部署情况和相关工作任务,分享了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学用方法。

在集体备课中,思政课教师们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关教学科研重点、教学方式方法等展开了深入研讨。

叶祝华老师表示,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解决思政课教学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必将增强立德树人的科学性、政治性和实效性。

郑安妮老师表示,思政课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必须带着温度,及时且紧密。无论课上还是课外,思政课当与新时代同频共振,充分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进思政课堂。党的二十大构建了美好未来的宏阔视野,作为思政课要趁热打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带着热气”进课堂。

庄丽珠老师表示,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把握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与自信。其次要注重学生体验教学活动,通过项目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活动等形式,推进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根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


微信图片_20221122085939.jpg

快捷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