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回顾 | 办好专业服务地方产业 搭建舞台提升技能水平
日期:2023.04.25
质量检验工程系作为学院老牌的教学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产业专业不断延伸发展,系部历经40年沉淀化工专业基础、10年探索产业专业集群建设,以大健康产业专业集群(健康保障专业群和康养专业群)高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五十几年的人才培养成就了区域精细化工以及食品产业发展的规模,在汕头构建“三新两特一大”的产业发展格局中发挥了专业办学的人才培养优势,特别在汕头市“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技能竞赛中更彰显出系部大健康产业“三全育人”的人才培养改革力度。
严谨的办学理念,为技能竞赛搭建舞台
承办国家、省、市各级技能竞赛是对承办单位专业教学、技术保障团队、实训场地和设备设施的综合考验。近几年,系部通过国家高技能人才(检验检测专业群)培训基地及广东省重特色专业等专项资金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近3000万,建设一批符合高标准竞赛要求的一体化教学场地及配套先进的软硬件设备。系部充分用好场地与设备,先后成功承办省级检验类技能大赛4次,开展专业教学与业余培训,满足全日制高层次的专业教学及高水平的职业培训。
专业的教学要求,为参赛公平构筑信任
本次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借鉴省赛、世赛等竞赛考核内容,理论考试采用上机随机试卷,技能操作结合行业基础要求分滴定和分光光谱操作。
大赛裁判团队由质量检验工程系教学一线教师组成,其中6名广东省技术能手、7名国家高级考评员、10名拥有高级职称,还有2名世界技能大赛广东省选拔赛裁判,以及多名多次执裁过广东省一级技能大赛的裁判,可谓阵容强大。
为了现场执裁更加专业、标准、统一,系部在赛前1个月便开展执行裁判培训工作。本次大赛根据最新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按高级工要求对掌握程度和熟练程度设立评分细则,在每一个会影响结果的操作细节上设置扣分项。结合裁判的企业工作经验和校内的教学经验,通过抽签将裁判以“1+1”模式搭配成一组,依据评分细则对抽签选中的选手进行现场评分,确保公平公正,让真正有实力的选手能够脱颖而出。
育人的培养历程,为职业求学奠定根基
在整个赛程中,系部学生志愿者始终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引导参赛选手有序进入赛场,组织做好维护现场的秩序、协助现场裁判老师完成比赛各项工作。他们用最灿烂的笑容、最饱满的激情、最优质的服务迎接参加化学实验室技术和中药调剂员两个赛项共49名企业选手,展示了专业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
在学生日常教学中,系部结合职业素养融入书法、形体及音乐等课程,让学生逐步认识职业工作中的素养要求。组织工作结束后,学生志愿者们纷纷表示,通过参与活动检阅素养教学的实践,同时在竞赛现场中开阔视野、提高眼界,学习到了在书本和课堂中无法学到的知识,更感受到了来自全市企业选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求实创新的工匠精神。
职业的执着追求,为产业发展储备能量
莫慧娟,广东万田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员工,中药调剂员第一名选手,2017级药物制剂班毕业生:此次回母校参加汕头市“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技能竞赛的中药调剂员项目,我感到特别激动,坚信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在校期间,老师们严谨的教学、专业的熏陶,让我巩固中药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中药调剂及中药炮制的操作技能。工作后回来母校参加比赛时发现专业的大变化,新中药实训室和一大批高端仪器设备,相信学校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此次我能够获得第一名,离不开在校期间老师的教育、学校的培养和工作经验的积累,感谢学校提供给我们职业人生展示的舞台。
许卓玲,广东柏亚化妆品有限公司员工,化学实验室技术第一名选手,2013级工业分析与检验高技班毕业生:我与学校结缘至今十年,是学校老师把我引入检验岗位,让我有机会参与汕头产业发展,毕业后我一直坚守在质检的岗位,从未忘记初心使命,期间多次回母校进行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提升。此次到母校参赛也见证了专业教学十年来突飞猛进地发展,不仅投入大资金现代高端仪器设备,还经常性承办省级市赛,搭建技能交流提升平台,组织参加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让师弟、师妹们有更专业的学习平台。今天获得这份奖项对我来说既是坚守职业岗位的肯定,更是职业人在经济发展中的责任与鞭策,今后我将继续坚持初心,争取在质量检验岗位中发挥更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