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创造幸福!学院开展劳动教育课程集体备课教研活动

日期:2023.07.25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劳动的价值。为了扎实开展好学院劳动教育活动,更好提升思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推动学院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7月24日,学院组织召开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学院副院长柏雪梅、教务处副处长杨抒超和思政课备课组小组成员参加研讨。

在集体备课中,思政教师结合学系专业特色、学生发展特点等方面,围绕学院劳动教育课程的开设情况、教学内容、开展方式等方面展开深入研讨,对学院未来开展劳动教育的系统建设、组织实施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叶祝华老师表示,劳动教育在培育劳动价值观意义上就是德育,在劳动过程中运用人类智力、科学技术就是智育,在学生通过动动手、流流汗实现强身健体功能意义上就是体育,而通过劳动教育欣赏、体验、创造劳动之美就是美育。要让劳动成为一种教育,让纯粹的劳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建立自觉、自然和有机的联系。

郑安妮老师表示,要在劳动教育中融入美育和历史教育,可以打开思路、巧设活动,如《千里江山图》鉴赏活动、开展致敬最美劳动者拍摄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美好。

陈燕茹老师表示,劳动教育首先是要使学生知道美好生活靠劳动去创造,其次是要培养学生爱劳动的美好品质,最后还要让学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开展游戏教学、诗歌朗诵等教学活动,使课堂变得生动,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

柏雪梅副院长肯定了教师们在劳动教育教学中开展的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并对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提出建议。首先是教师要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注重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第二是教学要遵守教育的规律,注重知行合一、理实结合才能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劳动教育的必要性;第三是要认识到技工教育就是劳动教育,要正确认识劳动教育与技工教育之间的关系,将职业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最重要的是要拓宽劳动教育层面,多渠道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劳动意识,不仅在学校动起来,更要在家庭和社会中主动作为,勇于担当,这才是劳动教育的最终意义。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集体备课则是教师合作探究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途径,在讨论中百花齐放,不仅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合作,学科之间的融合,更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为新学期的教学提供了积极的导向,帮助教师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感染力、实效性,让思政课能够活起来、火起来、实起来。

下一步,学院将继续开展思政专题系列教研活动,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提升铸魂育人实效,守牢意识形态阵地,为学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111.jpg

快捷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