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海内外潮菜烹饪大师交流活动浸润着浓浓故乡情……
日期:2023.10.19
10月19日,在粤东技师学院潮菜烹饪实训室里,水晶龙虾、清莲花豆腐等一道道传统而富有特色的潮菜,在来自加拿大、香港和学院潮菜烹饪专业的大师手中闪亮“脱胎”,现场观摩人员赞不绝口,不时响起热烈掌声。这是加拿大多伦多美食专委会会长、加拿大多伦多基哥厨房-潮菜培训学校创办人杨培基,香港群生饮食技术协会理事长许美德带队莅校开展潮菜烹饪技艺交流切磋的现场。学院领导何启谋、黄贵平、吴伟烈、柏雪梅等参加活动。
煮茶迎宾,乡情浓浓
上午9时,在北山湾校区潮旅系教学楼前,10多名茶艺专业学生穿着茶服,端庄正坐,凝神静气,摆放在前面古朴典雅的茶炉茶杯引入瞩目。在学院茶事美学导师、老茶收藏家郑毓祥的指导下,她们正用唐宋煮茶的礼仪形式,欢迎远方的客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现场烹煮的是产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黑茶,并且由学院院长何启谋亲自为杨培基、许美德两位领队大师献茶献花。学院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潮旅系师生代表同时为远道而来的各位来宾敬奉“迎宾茶”。来宾们不但为老茶的甘润赞叹不已,更为中国味、故乡情感动不已。
现场参观,赞不绝口
杨培基、许美德一行先后来到学院校史馆和潮菜烹饪与旅酒管理系,实地参观了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国家级和省级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潮菜文化室等场所,现场观摩一体化教学,参观“广东粤菜地图”“粤菜故事”“潮汕菜烹饪技艺走廊”,详细了解学院在潮菜烹饪技艺传承、传统潮菜改良、创新潮菜研发等方面情况,对学院依托特色专业面向国际华人推出“过大年,食潮菜”“时节做时粿”等活动给予高度评价。
在潮旅系师生作品展示台前,来宾们迅速被烹饪艺术品深深吸引。有刀工精湛的食品雕刻作品,有惟妙惟肖的面塑作品,有精心设计的调酒作品……烹饪学生还现场技能演示,与会嘉宾纷纷点赞,争相用手机记录下精彩的场景或瞬间。
座谈交流,共话发展
座谈会上,何启谋代表学院对各位潮菜大师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了对乡愁的理解和感受,引用了诗歌和清唱了歌谣,向华侨背井离乡肩负传承弘扬重任致敬。他还介绍了学院“三个打开”的办学思路及潮菜烹饪专业发展情况。
随后,海内外潮菜大师杨培基、许美德、钟成泉、陈少俊分别进行交流发言,分享各自在潮菜技艺学习、传承过程中的体会感受。
杨培基表示,在潮菜发展中,不能丢失潮菜的传统,同时以创新的思维和做法去吸引新一代的客人,希望经过这一次交流,能从祖国、从学院学习到一些知识和技能回去。
许美德表示,潮菜在传播过程中不断根据当地条件口味进行调整,发展为三个流派:一是最正宗的潮汕地区菜,二是港澳的潮州菜,三是东南亚的潮州菜。要存大同,留小异,不能因为口味不同就排斥他们。相信潮菜经过这次交流后,在加拿大也能发扬光大,成为第四个流派。
钟成泉是学院特聘专家、东海酒家创办人。他讲述了潮州菜的发展演变历史,表示自己多年以来一直坚持在厨师一线,是因为喜欢这份职业,因为喜欢所以用心去做。他认为,潮菜在“引进来”“走出去”中一步一步发扬光大。这次活动一定成为潮菜能在今后继续走向世界的一个起点。
学院潮菜烹饪专业带头人、国家级烹饪技能大师工作室首席大师陈少俊介绍了学院潮菜专业相关情况,并表示接下来将通过调整培养目标、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增设素质教育课程、推广一体化课改等方式,推动潮菜烹饪技能人才培养迈上新台阶。
加拿大多伦多基哥厨房-潮菜培训学校对学院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潮菜技能传承推崇备至,向学院赠送“潮菜师傅摇篮”牌匾。杨培基、许美德、钟成泉与学院潮旅系互赠各自编著的潮菜烹饪专业书籍,分享各自在潮菜烹饪领域的独到见解。
加强合作,签署备忘
在交流研讨活动中,何启谋为杨培基、许美德颁发学院潮菜烹饪学院校外导师聘书,希望两位大师积极参与学院潮菜烹饪专业建设,共同培养造就更多潮菜烹饪专业人才。
在各方的见证下,学院与加拿大多伦多基哥厨房-潮菜培训学校共同签署了交流合作备忘录。双方表示,将秉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大师交流、教研互动、活动联动、师生互访等方式,在潮菜烹饪专业职业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推动潮菜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演示厨艺,如切如磋
座谈结束后,杨培基、许美德一行来到粤菜师傅培养示范基地,与省粤东技师学院的潮菜大师一同进行潮菜教学演示。
加拿大潮菜烹饪大师杨培基,香港潮菜烹饪大师许美德、丘诗强、周国西为学员演示潮菜水晶龙虾、莲羔鲤鱼烹饪制作。省粤东技师学院潮菜烹饪专业教师陈少俊、陈少龙、詹明亮、沈沛生教学演示潮菜满地黄金、清莲花豆腐、油泡麦穗鱿的烹饪制作,双方进行厨艺切磋交流。
此次交流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潮菜烹饪专业职业领域的沟通交流,双方达成共识:要携手打造更大更高潮菜技艺培训和潮汕饮食文化传播平台,更好地凝聚海外潮籍乡亲和华侨华人社团,使更多侨后代加深对家乡风土人情的认识,让更多华侨华人了解潮汕菜、烹制潮汕菜,记住家乡味道,不忘家乡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