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粤东技师学院50名教职工到陇田镇田一村 开展“乡村行”主题教育活动
日期:2024.09.19
9月14日,学院人力资源部、纪检室、健康管理学院党群组织联合组织50多名党员、教职工走进潮南区陇田镇田一村开展“乡村行”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大家领略国家传统村落的风范,感受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的乡村变化,共商联系帮扶的思路举措。学院专职党委副书记柏雪梅,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成百辆,党委委员、副校长吴伟烈等领导参加活动。
一堂党课
在田一村党群服务中心,陇田镇田一村党委书记陈伟华,学院健康管理学院党支部书记、院长许实霖围绕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了解乡村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上党课。
陈伟华带领大家观看了田一村宣传视频“心江里寨”,欣赏洋溢浓浓乡愁的村歌,讲述田一村申报并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的故事,分享田一村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介绍田一村自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发生的变化。陈伟华对学院的积极联系帮扶表示衷心感谢,希望更加密切校村合作,共同推动田一村的振兴发展。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许实霖带领大家重点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论述,分析作为国家传统村落田一村的可贵资源禀赋,汇报学院人力资源部、健康管理学院党支部自联系帮扶以来所做的积极努力,对推动田一村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一次参访
田一村倚背大南山,面向大南海,其中,田心古寨位于村域东部,四面环水。在陈伟华的带领下,大家参观田一村的古庙、祠堂、老厝、天然“笔砚”、华古岩等人文景观,许实霖现场客串讲解。
在古寨门前,“心江里门”的匾额高高悬挂,前面一条江水环绕,江中有一条长长的水中陆地和一座悬浮的圆盘,被当地人称为“笔”和“砚台”,形成独特的奇观。据说,田一村始建于北宋哲宗年间,以溪弯曲隐似“心”字状而称心溪。清康熙年间,寨门匾额改题为“心江里门”。其间,村内秀才又以心溪周围一片良田,改名田心。
在古寨里,四条主巷贯穿南北,笔直通畅,巷道两旁,集聚着 16 座祠堂、2座古庙、2 座书院及 100 多座潮汕民居,错落有致,整体和谐。在天台古庙前,大家听取了陈氏先祖陈梦龙和文天祥民族大义的英雄故事;在祠堂老厝里,大家了解了“下山虎”“四点金”“五间过”等潮汕民居的常识和讲究;在古朴马槽边,大家饶有兴趣地询问当年陈氏先人养马救援的细节……最吸引大家是提写着“心溪里门”的千年石碑,相传这是田一村初创时的寨门匾额,辗转而保留至今,见证村里的繁荣和沧桑。
在华古岩,大家漫步于登上小道,听取文天祥当年途径题写“南天独秀”的事迹、大南山革命故事,领略半山纵览惠、潮、普三地城市风光之美,感受华岩钟声、山中瀑影的幽静。
大家对田一村人文与优美共具的风景赞不绝口。学院人力资源部党支部书记、副部长赵海云指出,组织党员、教职工到田一村参观走访,现场感受乡土人文和乡村变化,很有意义,也能鼓励和凝聚大家积极助力“百千万工程”。健康管理学院工会小组组长邱星群说,这一次也是两个工会小组的参观学习活动。工会小组要坚持党建引领,组织教职工会员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联系帮扶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一份策划
今年暑假期间,负责联系对接田一村的学院人力资源部、健康管理学院两个党支部成立项目策划组,邀请潮汕文化专家周树彪老师加盟。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策划组以“心溪韵 潮汕风”为主题,以“留住乡愁、寄情山水、互动休闲”为基本思路,以田一村古寨为核心提出“心溪乡韵”核心圈、“心江画廊”环寨圈、“心水山秀”延展圈三大圈主题展区,计划以“庙-祠-厝-槽”、“笔-砚-鱼-田”、“山-水-寺-塔”三条主线盘活或开发16个景点,编制了《“百千万工程”视域下潮南区陇田镇田一村“心溪韵 潮汕风”文旅项目开发运营策划书》。
学院纪检室党支部书记、主任、旅游高级讲师张梅认为,田一村特别是古寨和华古岩,资源禀赋良好,独具潮汕风,假以时日,经过精心打造,一定能成为一个潮汕文化游、乡村休闲游的好地方。
据悉,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保存比较完整,具有较高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陇田镇田一村于2023年入选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