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绣”未来:行走的潮汕抽纱刺绣课堂
日期:2024.12.23
近日,艺术设计学院师生们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行走的《刺绣与潮汕抽纱》课堂。《刺绣与潮汕抽纱》是艺术设计学院结合潮汕本地非遗文化设置的一门特色专业课程,本次“行走的课堂”,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与锦绣织艺社团的师生们在杨抒超院长和杨爽老师的带领下,共同走出校园,走进小公园潮汕文艺人才一条街,探访了“夏姿秋韵·冬藏春生”二十四节气手钩花艺术展和陈树泽抽纱大师工作室,开启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深度体验了潮汕抽纱刺绣的无穷魅力。
走进艺术的殿堂,聆听节气的故事
此次展览以“夏姿秋韵 冬藏春生”为主题,将二十四节气与潮汕传统手钩花工艺巧妙结合,让每一件作品都仿佛在诉说着季节的更迭、生命的律动。在策展人林碧薇老师的深情讲解下,师生们仿佛穿越了四季的轮回,从春的勃勃生机到夏的热情奔放,从秋的丰收喜悦到冬的宁静祥和,每一个节气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以手钩花的形式静静流淌。
匠心独运,传统与现代的交响
潮汕手钩花,作为潮汕抽纱手工技艺的瑰宝,以其独特的编结技法和艺术效果赢得了师生们的阵阵赞叹。在杨爽老师的悉心引导下,学生们不仅回顾了抽纱技艺的历史渊源和工艺特色,还通过一件件展品直观地感受到了棉线手钩花如何巧妙结合陶瓷、木雕、书法等元素,创造出既富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潮汕手工艺人们的精湛技艺,更体现了匠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大师工作室,技艺与市场的亲密接触
在陈树泽抽纱大师工作室,学生们更是大开眼界。他们不仅欣赏到了抽纱技艺的多样性和精湛程度,还深入了解了这些非遗技艺产品的市场价值与展示形式。通过与大师面对面的交流和学习,学生们对潮汕抽纱刺绣技艺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行走课堂,思政教育的生动实践
此次“行走的课堂”不仅是一次对非遗文化的深度探索,更是思政教育的生动实践。在学生们近距离感受潮汕抽纱手工技艺的同时,思政教育也悄然融入其中,杨爽老师通过提问抢答、设置思考题等形式,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学生们纷纷表示,从手钩花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感受到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这种对技艺的执着追求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正是当代青年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宝贵品质,同时也为潮汕抽纱刺绣技艺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感到自豪。张伊楠同学感慨地说:“作为潮汕人,我自小就经常看到长辈们自己制作的各种钩花杯垫、椅套等。这次展览中,那把白色的钩花扇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比西方的粗糙针法,潮汕抽纱钩花选用的棉线更细,针脚也更精美。看完这个展览,我深刻感受到了潮汕的文化内涵,这对我的服装设计作业思路也有很大的启发。”
在这个充满收获与希望的季节里,艺术设计学院的师生们用脚步丈量着知识的边界,用心灵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接下来,艺术设计学院也将继续将非遗元素与设计课程相融合,通过课堂或社团形式,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热爱潮汕抽纱刺绣这一传统技艺。期待在未来,潮汕抽纱刺绣这一传统技艺能够在这些学生们的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文化传承和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