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历史客家,赋能当代担当—— 文化传承中的思政教育之旅

日期:2025.07.23

为深化思政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家国情怀,现代服务学院近期组织2023级G5幼儿教育3班师生走进客家博物馆,开展了“行走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参观与体验,感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精神内涵。

活动主题鲜明,目标明确

活动以“走进客家文化,传承精神血脉——做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主题,围绕文化认知、思政浸润和实践育人三大目标展开。学生们通过参观客家博物馆,深入了解客家迁徙史、民俗文化和红色基因,挖掘客家文化中“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爱国爱家”的精神内核。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在现场教学中,学生们先后参观了《客家人》《梅州史话》等主题陈列,从源流脉络、人文风貌、客魂传承等多个维度感受客家民系的历史变迁与文化魅力。

结合展馆中的实物与图片,现代服务学院行政领导及思政带队教师分别为学生详细介绍了客家人历经五次大迁徙的艰辛历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开展思政课过程中,带队教师提到“客家人的‘硬颈精神’(意为坚韧不屈)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学到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品质。”以客家围龙屋为例,阐述了客家人注重家族团结、重视教育的传统,鼓励同学们在新时代继续发扬这种精神。

带队教师在现场微课堂中,以“客家人‘耕读传家’的理念对当代青年有何启示”为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带队教师结合梅州客家名人黄遵宪、丘逢甲等人的事迹,阐述了“耕以立身,读以明志”的深刻内涵,鼓励学生在新时代传承这一精神,在耕耘中砥砺品格,在读书中开拓未来。

成果显著,意义深远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制作以“寻迹客家非遗,厚植家国情怀”为主题的手抄报,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带队教师将对活动进行全面总结,评估学生在知识、能力和价值观方面的提升。

此次“行走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到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激发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坚定了做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信念。

image.png 

image.png

快捷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