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赛场到课堂:世赛标准深度转化赋能技工教育体系建设 | 学院第十七期思政大讲堂开讲

日期:2025.07.17

近日,学院举办第十七期思政大讲堂活动,特邀全国技术能手、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技师学院电子技术与物联网学院教研科长、正高级实习指导教师谢志平,以“世赛培养标准在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创新实践”为题开展专题讲座。学院领导班子、各部办(中心)及二级学院主要负责人、教务部与二级学院副科级以上干部及教师代表近200人参加活动,现代服务学院(梅州校区)、饶平教学点通过视频分会场同步连线。活动由教务部部长蔡锦韩同志主持。

谢志平专家以电子技术项目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世界技能大赛标准的丰富内涵。谢志平强调,世赛标准并非仅是一套竞赛规则,而是一套涵盖职业素养、团队协作、场地设备等硬件建设等多维度的综合性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随后,谢志平以“一中心、二融合、三平台、四转化”育人模式为核心,系统阐述了世赛标准向教学实践的高效转化路径:“一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精准锚定人才培养目标;“二融合”——推动竞赛与教学深度融合,打破理论与实践的壁垒;“三平台”——构建“竞赛平台+教学平台+企业实践平台”,实现“学、赛、用”协同育人生态;“四转化”——通过“竞赛项目课程化、竞赛场地教学化、竞赛教练教师化、竞赛选手学生化”,竞赛项目课程化,无缝对接、课岗赛证一体贯通;竞赛场地教学化,双轨并行、集训教学相辅相成;竞赛教练教师化,一岗双责、竞赛教研相互融合;竞赛选手学生化,普中择优、全能专项同步提升。

在竞赛成果转化与教学应用方面,谢志平表示,通过将竞赛项目转化为专利、课题、论文、教材、实验实训设备,学院可以实现教学质量与教科研水平实现双提升;同时,依托校企深度合作,联合技术革新攻关解决生产和工艺难题、共建教学与技能大师工作室、开设校企合作订单班等形式,使世赛技术成果走进课堂、服务产业,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教助产、以产哺赛”的良性循环。

学院将以谢志平专家分享的关于世赛成果转换的宝贵经验为指引,将此次讲座的学习成果与我校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有机结合,推进世赛标准与教育教学各环节的深度融合,锚定世赛标准所蕴含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内核,深化工学一体化教学体系建设,推动“竞赛项目课程化、场地教学化、教练教师化、选手学生化”等转化路径在教学实践中落地见效。思政大讲堂作为学院品牌思政活动,已连续开设十七期,始终紧扣时代脉搏,邀请校外专家学者、行业先锋、优秀校友等担任主讲嘉宾。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享等多元形式,将理论知识与鲜活实践深度融合,有效推动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活动不仅成为师生汲取精神力量的重要平台,更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厚植家国情怀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未来,学院将持续创新讲堂形式内容,打造更具影响力的思政育人阵地。

讲座结束后,谢志平专家前往信息技术学院实训场地开展指导工作,并与专业教师进行研讨交流。信息技术学院电子科专职教师程莹感慨道:省技师电子技术专业是行业标杆,学校能够邀请到同专业专家谢老师开展讲座,我们感到十分惊喜。此次讲座中,谢老师分享“四化路径”极具启发性,尤其是竞赛项目课程化中“新手—生手—熟手—能手”的递进式课程体系,真正实现了以赛促教,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技能人才。希望未来能够通过学院搭建的平台,让我们见到大山,聆听大山,也愿成为大山!

信息技术学院电子科专职教师彭昌权同样深受触动:谢老师团队在世赛中斩获多金,既展现了专业实力,更以“追求卓越”的精神树立了职业教育标杆。他们的实践印证了职业教育中“以赛促教、以赛育人”的可行性,让“技能报国”的理念焕发出生机。作为智能电子专业教师,今后将在教学中兼顾技术打磨与职业素养培养,让学生传承“工匠精神”,以世赛标准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

image.png 

image.png

快捷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