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赋能 书香润心 我院积极实施文化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日期:2025.06.13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我院行政办公室党支部、图书馆(信息中心)党支部、智能制造学院党支部深入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田二小学,精心组织策划“书送希望”捐赠活动、“书法与培养素养”专题讲座、行走思政课等系列读书月衍生活动,旨在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
书送希望:372本图书架起知识桥梁
“要让乡村孩子的童年不仅有泥土芬芳,更有书香浸润。”活动伊始,三个党支部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田二小学在课外阅读资源方面较为不足。为此,我院携手省人社职业技术图书公司,共同发起了“书送希望”公益倡议活动。在短短数周内,372册包含文学、艺术、科学等多领域高质量图书成功送达田二小学,为乡村学子们构筑了一座通往广阔知识世界的桥梁。
田二小学校长陈宏隆对我院图书捐赠表示衷心的感谢,表示将充分利用这些图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课余生活。
笔墨传薪:从笔墨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4月,智能制造学院党支部张眺博为师生们带来一场题为“书法与培养素养——从笔墨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的专题讲座。张眺博从甲骨文的古朴、篆书的庄重、隶书的典雅,讲到楷书的工整,行书的流畅与草书的奔放, 从欣赏“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笔墨精妙,到体会字里行间流淌的对自然的敬畏和生命的思索,以简朴的语言向孩子们展示了书法的独特魅力,铺开五千年文明的长卷。
张眺博从书法与个人素养的角度,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书法对青少年成长的深刻意义,通过书法培养“静气”,在练字实践中引导学生领悟做人之道,培养沉稳的品质;通过书法推进“美育”,引导学生对比颜真卿的雄浑、柳公权的骨力、赵孟頫的秀美,领略不同书体的美学特质;通过书法传承“精神”,通过讲解文天祥的《正气歌》、岳飞的“还我河山”,启迪学生感悟每一幅作品所蕴含的家国情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讲座中,张眺博给学生介绍笔墨纸砚的选择技巧,并亲自演示握笔姿势和运笔方法,他手把手指导学生调整姿势,纠正常见的“勾腕”“僵指”等问题。当学生因歪斜的横竖和洇染的墨迹而感到沮丧时,张眺博用一句“拙朴之美”的鼓励,让歪斜的“天”字瞬间成为学生自信的勋章。现场欢笑声与掌声交织,墨香浸润着每一颗童心。
讲座结束之际,张眺博赠予田二小学学生书法用具并寄语师生:“书法教育不仅是技法的传授,更是文化的播种。”田二小学校长陈宏隆表示,此次讲座为乡村孩子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化的大门,今后将把书法纳入特色课程,让更多学生在墨香中成长。
行走思政:一诺千金的育人实践
5月,三个党支部再次走进田二小学,将文化帮扶推向更深维度。张眺博带着沉甸甸的“赠字约定”如约而至,他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挥毫写下“耕云种月”“格物致知”“天道酬勤”等四十多幅书法作品赠予学生,并为学生讲解每份作品的深刻含义。
张眺博认为,开展本次活动旨在实现三层教育目标:一是通过学生刻苦练习换的“赠字勉励承诺”,来揭示“努力会有回报”的成长规律;二是通过兑现书法作品承诺亲身示范诚信准则;三是引导学生领悟读书写字的深层价值而非机械练习,将文化传承与人格塑造有机结合。
田二小学副校长郑漫洋表示,书法是线条的艺术,更是心境的映照,修养是内在的沉淀,亦是笔墨间的风骨;墨香留痕,师恩长存,希望同学们将这份珍贵的礼物珍藏于心,让书法艺术的魅力持续滋养心灵。
助学活动不仅限于课堂之内。课程圆满结束后,三个党支部的党员同志们积极拿起清洁工具,深入校园及周边的卫生死角,以实际行动助力改善人居环境,展现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文化下乡行动,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送去的不仅是图书和技法,更是唤醒文化自信的火种。通过书法这一载体,孩子们不仅能够学到书写的技巧,更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文化的熏陶和滋养将伴随孩子们一生,成为成长道路上宝贵的财富。同时,这堂“行走的思政课”也将让孩子们更加珍惜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