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辉老师:从粤菜师傅到最美援疆教师
日期:2025.09.09
2025年9月里的一天,在新疆喀什技师学院粤菜学院烹饪实训室里,有一位年近六旬的“粤菜师傅”正在指导学生们制作干炒牛河,学生们聚精会神地聆听。这位“粤菜师傅”正是我校派出的援疆教师——潮菜烹饪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院)特聘潮菜大师林光辉。
在一年多的援疆支教里,林光辉将他常说的“既然来援疆,就是要来干活的”这句话落到实处,使出浑身解数,协助喀什技师学院建粤菜学院、建专业、建工作室工作站、开展“粤菜师傅”技能培训、举办粤菜技能大赛等,牵线搭桥推动喀什技师学院粤菜学院与我校潮菜烹饪学院开展交流互动,结出累累硕果。据有关报道,该校粤菜学院累计为本地宾馆、酒店、餐厅培养了超过600名“粤菜师傅”。林光辉自身也连续两年被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授予“广东最美援疆教师”荣誉称号。
跨越山海的厨艺传授
2023年11月,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主办的粤菜培训班在喀什开班,受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的委派,林光辉作为培训专家首次来到喀什。培训班上,学员们对粤菜潮菜的热爱令他动容,萌生了援疆的念头。
2024年春,当听说学校接到广东省人社厅选派粤菜师傅援疆支教的任务时,林光辉不顾刚做肩关节韧带三级拉伤治疗,需要修养恢复,毅然请缨前往,踏上了飞往喀什近万里的航班。作为广东省“粤菜师傅”工程的援疆专家,这位从业38年的老厨师面对的是喀什技师学院粤菜零基础的少数民族学生。
来到喀什技师学院,除了粤菜专项班教学任务,第一个学期林光辉还担任了连续三期的粤菜强化班教学工作,每期15天、90课时,每天六节课,需要两节课连上,且往往只有自己一人上课,他紧紧钉在教室,不敢离开半步。每天下班都是拖着腰酸腿痛疲惫的身躯,还要适应经常重度沙尘的天气,和整整一个学期宿舍没空调的日子。
三个月后,当学生们切出整齐的萝卜丝和菱形片,做出像模像样的苦瓜煎鸡蛋和干炒牛河等菜品时,林光辉在实训日志上动情地写道:“味道是最好的语言,厨艺是最美的桥梁。”
锅铲下的文化交响
拥有30年总厨经验和多年烹饪教学经验的林光辉,从未停止对菜肴菜品的研发。他尊重当地饮食风俗,巧妙融合两地食材,引入粤菜理念和粤菜技法进行烹调,创新研发出一系列“粤新融合菜”。如粤疆石榴鸡,他用新疆本地的洋姜替代内地才出产的马蹄,融入广东大地鱼干的鲜美,再用春卷皮包裹成饱满的石榴果造型——内里馅料紧密相依,犹如颗颗石榴果,诠释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理念。此外还有像采菊东篱下、山药葡萄糕等一道道融合创新菜品,承载着他的巧思,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本地师生。
学生们也很喜欢上林老师的课,所以大部分上课很认真,学习成果颇丰,有几位同学还时不时地让其他班的女老师借去当助教,教授学生翻锅和刀工。其中23级学生麦吾兰江•亚森在今年5月份喀什地区职业技能大赛上凭借林老师教的“粤疆石榴鸡”斩获学生高技组一等奖,同时另一位学生亚森•吾不力卡斯木获得该比赛中技组一等奖,还有一位学生买买提萨力•马木提江获高技组三等奖。
林光辉参与编写的《粤新融合菜实训教材》,也成为当地餐饮从业者的“武功秘籍”。教材扉页上那句“厨道即仁道”,正是这位老厨师的育人箴言。
在林光辉的协助下,喀什技师学院成立了全疆首个粤菜学院。在他的推荐和邀约下,国家级烹饪技能大师陈少俊在喀什技师学院设立国家级烹饪技能大师工作室喀什工作站,组建团队致力于师带徒和粤新融合菜研发。平台建成后,林伟雄、陈志勇、詹明亮、杨奕坚、赵怀权、李晓君、张钦松、姚俊源、林若龙、陈邦涛等潮菜烹饪学院的潮菜大师和烹饪专业教师先后赴喀什参加粤菜教学、培训、研发和竞赛指导等工作。
灶台边的引路人
麦麦提明•达吾提老师至今仍然记得那段零下15℃的日子。为备战第二届喀什地区粤菜技能大赛,林光辉带着他们反复调试“水晶虾饺”的配方。当第十笼试验品终于透出光泽好、柔韧度好、有十二道均匀褶时,大家脸上都绽放出灿烂的笑容。麦麦提明•达吾提老师在喀什地区第二届粤菜大赛中,获得粤点第一名,粤点水平得到认可。
林光辉老师还参与指导粤菜学院教师努尔艾力·热西提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参加2025年9月国赛选拔赛中,获得第一名,现正在积极备战国赛中。林老师尽心尽力提升年轻教师的粤菜教学能力,参与开设粤菜社会化培训班,各期结业学员现在已在各餐饮企业和职业院校担当了主力,粤菜品种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喀什各大餐厅的菜单里,粤菜品种和粤菜文化渐渐进入到喀什人民生活中,他通过舌尖上的纽带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对口援疆工作贡献了独特的“美味力量”。
“林老师常说,厨师要有三心——耐心、细心、感恩心。”亚库普如数家珍地说。为让他掌握干炒牛河的镬气,林光辉连续半个月陪他加练。当学生们看到林光辉老师因连续几节课站立指导而腰酸腿痛时,有两位同学站桩式半蹲着,请他过来坐下休息时,一股暖流涌上他心头。“看到学生们技艺的进步和懂事,比我得过所有奖项都难忘!”林光辉动容地说。这种双向奔赴的情谊,让冰冷的灶台有了温度。这跨越五千公里的厨艺情缘,已然在锅碗瓢盆的碰撞中,谱写出民族团结的新乐章。